小時候,原諒來得簡單,可能因為同學擅自拿取了你的零食,也許是妹妹穿了你的衣服,一句對不起,甚至可能甚麼都沒說,過了三數天,自自然然的沒事了。但成長後才發現,原來不是每一句對不起,都可以換來原諒。
近日追看《跳躍生命線》,除了是少有的以救護作主題以外,特別喜歡當中刻畫的人物故事,配以劇集結尾的旁白、文字帶出一些人生道理。
其中第五集的結尾以颱風喻意:
「颱風花渡,係葡萄牙嘅民謠,拉丁文原意解係命運。花渡講嘅係人接受命運,但係命運嘅結局係悲劇居多。就好似今晚咁,命運安排我又一次見到佢,同十年前一樣,喺救護車上面。香港人係善忘嘅,但係每一次打風,總會有人提起溫黛,即使已經過咗半個世紀,依然冇辦法忘記,咁係因為嗰種摧毀實在太深刻啦。正如今次又會有人因為颱風花渡,而記住今晚。我哋唔係唔想忘記,而係無法忘記。唔係每一個對唔住,都可以有一句原諒嚟結尾。」
第五集用不同人物線帶出原諒,卓家傑因累及同伴需要停訓休養;工頭要人工冒颱風危險工作,工人從高處墮下,工頭懇求工人妻子原諒;麥在田重遇多年前害死妻子的醉駕司機,該司機患上末期癌症,仍懇求麥在田原諒。
犯了錯,希望得到原諒,是人所皆有的想法,但有多少個人卻是能夠如願以償?喜歡這劇的安排,雖然事隔十年,但麥在田重遇撞倒妻子不顧而去的司機,卻沒有很「正能量」、很大團圓結局的表示原諒。作為旁人,可能會以為「都過左咁耐啦」,但其實有些傷害對受害者來說,卻是一道永不磨滅的疤痕,對你來說,可能已經告一段落,但對受傷的人,可能仍然需要長時間的復原。
「針唔拮到肉唔知痛」
的確,我們都需要多些同理心,多些寬容對待身邊的人,也許他們還未能坦然放下,或者未能原諒,不要只搬出甚麼大道理,「原諒是放過自己」、「放下才能重新開始」,每人內心能夠承載的也不同,需要復原的時間也不同,既然如此,何不我們也學習,靜靜地陪伴著身邊每一個「康復者」?